1.若以樂土言,無出平湖右。
——出自元代詩人顧瑛《以柳塘春水漫分韻得柳字》
2.喚起群龍出平湖,屬渠扶柂從東歸。
——出自宋代詩人王炎《和許尉小洞庭韻》
3.月出平湖積水空,上方仙梵隱花宮。
——出自明代詩人吳寬《過大姚陳玉汝宅飲散宿大覺寺追和趙與哲韻》
出寢有關詩句,例如:“步出寢門迎曉日,卻從籬外望新花。”
出自:《晨興自籬西望東園新開花》
宋代· 張耒
東園本是吾家有,不到經(jīng)旬亦可嗟。步出寢門迎曉日,卻從籬外望新花。安禪豈問荒三徑,閱古終須飽五車。兒女相憐牢落甚,為翁淺盞酌流霞。
作者簡介:張耒,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歿于政和四年,享年六十一歲。
出益州有關古詩,例如:“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
《劉伯承·出益州》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
海潮東去連天涌,江水西來帶血流。
壯士未埋荒草骨,書生猶剩少年頭。
手執(zhí)青鋒衛(wèi)共和,獨戰(zhàn)饑寒又一秋。
劉伯承,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
出郊有關古詩,例如:
出郊征騎逐飛埃,此別惟愁春未回。——薛能 《贈出塞客》
清明時節(jié)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 《寒食寄鄭起侍郎》
春風勾引出郊行,小隊迢迢草路平。——留碩 《勸農(nóng)三首》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韋應物 《東郊》
有些是直接答題。有些是先做個自我介紹,然后再答題。 答題的時候,主考官念題目,一般3至5個題目,考生作答。考官念一個,考生答一個。
出太行古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主要講述了他經(jīng)過太行山時的感受和體驗。這首詩通過描繪太行山的險峻和美麗,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心境。
首先,詩人寫道“迢迢積翠縈回塞,煙籠寒水月籠沙”。這里描繪了太行山的景色,貫穿山脈的綠色和山中蜿蜒的小溪,給人以美麗的感覺。另一方面,煙籠的山峰和月籠的河岸,營造了一種神秘和冷峻的氛圍。
接著,詩人寫到“此路不行何處去,此心亦隨故人家”。在這里,白居易表達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他踏上了漫漫長路,而心中卻總是念叨著遠方的親人和朋友。
總之,出太行古詩通過描繪美麗的山景和表達感慨的情感,給讀者帶來一種回味和思考,同時也展現(xiàn)了古代詩人的獨特文學風格和美學觀念。
問題:?是的,這是一句古詩。這句古詩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用以描寫離別時的心情和對離開地的懷戀。這句詩將美玉和美麗的云南地區(qū)聯(lián)系在一起,極其精妙。古詩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古詩可以了解到歷史的變遷和人文風貌,同時也為我們的情感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表達方式。學習古詩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還可以啟迪我們的思維和想象力,為我們的人生增添無限色彩。
朗讀:
出郊
明 · 楊慎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
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全譯
山坡上一級一級的畦田像樓梯,平原上整整齊齊的畦田像棋盤。
白鷺忽然飛到水稻田上來,在一片綠色的秧苗上點上了白點。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濃縮了千百年的智慧和情感。行走夏門山區(qū),感受山水之間的寧靜和韻味,不妨帶上一首古詩,在這美麗的地方將其朗誦出來。以下是一首適合在夏門山區(qū)演唱的古詩全文:
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鳴鼎食之家貧,早隔座,閑談信筆愁紙,愁紙難書終不悔。
船到江心補漏遲,只恐漏船遲到不能填。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駿馬是馬,還需看鞍前。
脫帽看山舒廣袖,卷簾聽雨抱琴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通過朗誦古詩,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古人的聰慧和情感,還能將自己融入到歷史長河之中。夏門山區(qū)的山水環(huán)境以及那份寧靜與厚重,無疑是一處理想的朗誦之地。行走于山間,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在風景的陪襯下,將這些美妙的詩句進行朗誦,定能營造出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覺。
朗誦古詩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準確把握古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這樣能在表達中更好地展現(xiàn)出古詩的美。同時,還需發(fā)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將古詩中的意境和情緒通過聲音傳達出來。在夏門山區(qū)朗誦古詩,特別是當夜幕降臨,星空點點,夜雨灑落,更能給人帶來一種神秘而又靜謐的感受。
行宮、將進酒、登鸛雀樓、夜雨寄北,這些古詩都是中華文化瑰寶的一部分,通過朗誦它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還能夠與這些偉大的文化精神產(chǎn)生共鳴。所以,在夏門山區(qū)的演唱會上,不妨選擇一首適合的古詩,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用聲音把它們帶給大家。
作為山水詩意的代表,步出夏門行古詩全文朗誦,意味著我們可以在這片美麗的山水間,將千百年前的智慧與情感傳承下去。無論是參與演唱會,還是自己獨自朗誦,都是一種美好而神圣的體驗。讓我們一同走進夏門山區(qū),以古詩的方式,感受這里的山川秀麗與歷史沉淀。
《初秋行圃》
—楊萬里 〔宋代〕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