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聰(1962.2- )飛行器設計領域專家。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祖籍山東壽光。1983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學院,2006年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型號總設計師、首席專家,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孫東平,男,1970年7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為美國化學會成員、江蘇省顆粒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釀造》雜志編委等。研究方向:
1、新能源-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制備及性能研究。
2、微生物工程。
3、生物功能材料。
湯聰,廣東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
曾在廣東電視臺主持過全省新聞聯播以及各種類型的綜藝節(jié)目。并榮獲全國 "金話筒獎"金獎、國際華語電視周"金龍獎"金獎,以及"全國電視節(jié)目十佳主持人"稱號等多項殊榮。代表作《共度好時光》《娛樂最前線》《開心吧》
集團有限公司前任副總經理
孫世海,曾任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人物簡介 孫世海,男,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陳個人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主要經歷 參加工作后在兗州礦務局工作,歷任科員、副處長、處長, 兗州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總經理助理兼計劃部部長等職務; 2012年7月,擔任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孫曉琴,女,江蘇南通人,中山大學經濟學博士(世界經濟專業(yè)),經濟學教授,現任廣州農商銀行戰(zhàn)略規(guī)劃部總經理。
1989年畢業(yè)于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yè),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02年6月于暨南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2008年12月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世界經濟專業(yè)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國際經濟、國際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公開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近10項、政府委托課題近20項,出版專著2部。
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的研究經驗,運用熟練的先進分析工具和方法,組織開展對宏觀經濟、金融政策、銀行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等方面的研究,積極參與廣州市“十三五”時期金融業(yè)規(guī)劃研究、廣東金融學會的重大決策咨詢項目、中國銀監(jiān)會委托的研究任務等。
形成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及成果30余篇,為領導決策、企業(yè)改革發(fā)展、軟實力提升和廣州金融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姓名:孫紀木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浙江紹興 出生年月:1956年11月 黨派:中國共產黨 畢業(yè)院校:浙江紹興農學院 所學專業(yè):農學專業(yè) 學歷:大學普通班 現任職務:全國人大代表邯鄲縱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孫長權 高級工程師。男,1939年6月生,遼寧莊河人。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高炮學院模擬器材教研室副主任,大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會員。196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高層大氣與空間物理專業(yè)。在四機部22所、航天部二院207所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
主要成果:主持設計建造中國第一個用于目標特性研究的微波無反射室;參與設計、研制成中國第一部高炮射擊指揮訓練模擬系統;首次對中國的導彈及輕重誘餌進行雷達散射理論與測量研究,為中國目標雷達特性研究打下基礎。獲軍隊科技進步獎1項。發(fā)表《等離子體流的不穩(wěn)定性》、《微波無反射室》等論文10多篇。研究方向:目標特性;模擬器材。
孫吉聰老師:新東方學校數學物理雙料名師。
09和10年獲得西安新東方優(yōu)秀教師,11年獲得集團網絡優(yōu)秀教師。
175cm左右,體重70kg左右。北京普思投資董事長。
1、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獨子,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IG電子競技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萬達集團董事。
2、王思聰自小被送到國外,在新加坡Swiss Cottage讀小學,在英國Winchester College讀中學,后在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讀大學。從英國歸來,王思聰擔任了萬達集團的董事,但并不負責任何事務。
3、王健林拿出5億元,讓兒子成立了一家PE基金普思投資,任由其自己投資練手 。普思投資首期5億人民幣的基金已經投資了4個項目:環(huán)球數碼、云游控股、九好集團和無錫海古德新技術有限公司。
4、2010年底,王思聰持有萬達院線約1000萬股。2011年4月,2015年8月末,王思聰出鏡的BBC紀錄片《中國的秘密》播出,9月5日,王思聰參加騰訊《英雄聯盟》四周年慶典,并表示擔任熊貓TV的CEO。10月24日,中國移動電競聯盟成立,王思聰任主席。
1991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yè)學士學位 1994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yè)碩士學位 1999年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2003年獲得地球化學博士學位。
2003年3月2004年12月,在德國梅茵茲馬普化學研究所地球化學部先后以馬普學者和洪堡研究員身份工作 2004年7月獲得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百人計劃”支持 2004年12月底回國工作 2005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