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直播平臺抖音,快手都可以看。
第一句話,酒駕醉駕標準錯了 分母是100ml不是1ml 所以后面所有計算都要除以100
酒駕/醉駕的標準是:
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100ml中含20mg,大概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一個普通可樂瓶子(一般500ml)里滴進去幾滴酒精,就是這么少。這已經(jīng)少到你喝兩碗酒糟雞蛋湯、吃幾個酒糟餅子都能達到的標準。
一般啤酒的酒精度數(shù)是4度,也就是說差不多100ml里有4毫升酒精,正常喝啤酒的口杯大概是三兩杯,差不多150~180ml,一杯足以超過酒駕20mg的底線,更別說整兩杯二鍋頭了。
把底線拉的這么低,說白了就是讓你喝酒了就別開車,不管喝了多少都別開車。
——————這是一根分割線———————
恰好我手邊有一根微量注射器,我提取了兩坨水給你展示一下是多少。看右邊光碟上,大一點的一坨就是0.2ml(200mg),小一點的一坨是20mg。旁邊是個普通的手機充電插頭,可以比較一下這兩點水的大小,以及想象一下,如果大的那一坨是酒精的話,滴進可樂瓶子里就會過量是個什么概念。
80
合法的。
交警直播查酒駕也是一個普法過程,人們可以直觀地看到那些不文明、危險和違法的行為是如何接受懲處的,既可以讓旁觀者也接受一次普法教育,同時在客觀上也使得一線民警避免了一些人情世故造成的困擾。
直播中,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一個執(zhí)法記錄儀,不僅可以監(jiān)督執(zhí)法者文明執(zhí)法,而且可以看到一線民警的種種不易,進而加深對民警工作的理解和認同
可以估算個大概。
酒駕標準是大于等于20毫克每100毫升。
人體血液大概占體重的8%,體重60公斤左右的人血液大概4.8升。按最低酒駕標準20毫克每100毫升來算,一個120斤左右的人全部血液中的酒精量此時應該差不多是0.96克。乙醇密度是0.8g/ml,0.96克酒精體積大概是1.2毫升。
按照白酒40度左右來估算,酒精含量是在40%,3毫升白酒里面酒精含量就是1.2毫升…補充一下,1兩白酒是50克,約50毫升…所以自行想象3毫升有多少,差不多就是抿一口的量。
啤酒一般酒精含量是3.5%-4%,30毫升啤酒里酒精含量就有1.2毫升了。
當然,上述計算是一個粗略結果,沒有考慮到進入體內(nèi)后的生物因素。酒精進入體內(nèi)不可能100%吸收(但是酒精極易通過胃腸道吸收,不是100%也有80%以上),并且吸收入血的酒精還會分布至其他組織器官從而降低在血液中的濃度,還會被代謝…而每個人的吸收、分布、代謝情況都不是完全一致,所以每個人都不同。
所以上述計算出來的值只是個最低標準而已,正常情況下喝了上面這些酒,血液酒精濃度非常可能達不到酒駕標準,但是我可以說,1兩白酒,絕對能達到酒駕。
最后說一句,珍愛生命,遠離酒駕。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要開車,就滴酒不沾。
酒駕的你 作曲:高曉松 作詞:老狼 演唱:老狼 剪輯:海之愛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曾唱著同桌的你 校園民謠你最無敵 多少人為你癡迷 老百姓差點就忘記 當年很風光的你 我也是偶然看新聞 才看到醉駕的你 誰給你灌了那馬尿 讓你駕車有膽氣 誰把你方向盤歪。
因人而異,一般人200毫升啤酒就是酒駕了。
執(zhí)法現(xiàn)場,交警耐心對交通違法司機進行現(xiàn)場教育及解答相關疑問,同時直播主持人向網(wǎng)友實時介紹執(zhí)法情況,與廣大網(wǎng)友充分互動,宣傳交通法規(guī)。在對酒駕駕駛人接受處罰的同時,真正認識到酒駕的危害,從而達到處罰一例、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直播執(zhí)法”人氣頗高,不僅有助于實現(xiàn)政務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也可以拉近執(zhí)法人員與群眾的距離。但也有部分網(wǎng)友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侵犯,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發(fā)展與豐富,公民的隱私權被侵犯的可能性大為增加。正因為這樣,民法典明確規(guī)定隱私權為公民的一項獨立人格權,并單獨列出“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章節(jié),由此可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息息相關,而保護隱私權以防范未知的網(wǎng)絡暴力風險至關重要。
電視臺與執(zhí)法部門希望通過現(xiàn)場直播的方式,來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其初衷值得肯定。但從涉嫌酒駕的司機來說,有對直播說不的權利,這也正體現(xiàn)出對個人隱私權的重視與保護。司機只是涉嫌,并未證實其真正酒駕,但是一旦直播出去了,有可能不是酒駕但也會被網(wǎng)友們作為酒駕,對其造成不良影響。對于電視臺與執(zhí)法部門來說,根本無法控制其走向和后果,一旦對當事人造成傷害,電視臺與執(zhí)法部門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在處理類似情況時,應該更為審慎。何況,哪怕出于教育警示的目的,也并非直播不可,完全可以采用事后發(fā)布視頻或者對當事人臉部打馬賽克的方式,避免對其隱私權造成傷害。